提到计算错误,大家最容易将其归结到“粗心”上,如果你这样想,我们就没有聊下去的必要了,我怎么从来没见过有谁打副本的时候“粗心”选错装备或者双十一的时候“粗心”错过任何一个折扣呢!再说,你跑来告诉我说“我做题的时候粗心该怎么办”真的跟你去告诉医生说“我不舒服给我开点药”一样,不分分钟拍死你真的是仁慈好吗!所以拜托,请把“粗心”从你的字典里删掉,OK?
所以说各位一定要先达成一个共识,不管是不是计算错误,“粗心”永远不是你掉分的理由!在此基础上,我们来还原从考试到拿到成绩到改错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场景,从而一步步挖出这个问题的本质并寻找到解决的办法。(注:接下来的内容看起来依然不是那么的严肃,但这只是为了让大家读起来不那么枯燥,如果你认真思考当中提到的每一个环节而不是看完之后一笑了之,我相信你会有所收获。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认真看,不要笑!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场景:一道选择题,在草稿纸上辛辛苦苦的算了10分钟好不容易得出答案“3又29分之根号71”,一看选项:A.0 B.-1 C.7/2 D.1。然后怀揣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再来一遍——“3又29分之根号71”……MD,再来!然后又是一通算——“3又29分之根号71”……那就选A吧,反正再怎么算也“等于零”。
真相:遇到这种情况,你可以非常肯定的告诉自己“我的计算能力已经无人能及了”,不然怎么可能“3又29分之根号71”这种level的答案你都可以连续算出来三四遍?
解药:推翻重来。因为当问题不是出在计算上的时候,你的问题就很可能出在审题、理解题意、解题思路等各个方面,只有将这道题当成一道新题来审视,你才能最快速、最准确的寻找到真实的错因和合理的解题办法。
场景:一道解答题,考的就是计算,而且是前段时间老师刚刚强调过的类型,信心满满算出答案,恰好和印象中的类似题目的结果很像,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,最后拿到成绩发现居然是错的。
真相:这是计算错误最常见的情况之一,就是轻敌。老师真的不是那么好欺负的,越是见过的题目越要小心,毕竟任何一道题目,经过命题老师简单的修改,整个解题过程和最终答案都可能有着天壤之别。
解药:永远保持“任你虐我千百遍,我仍待你如初恋”的心态,把每一道题都看做是第一次遇见,看起题干中的每一条信息,重视解题时的每一个步骤,“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”。
场景: | 第一次算,答案是23; 第二次算,答案是233; 第三次算,答案是2333; …… |
真相:同样的题每次结算结果都不一样,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,板上钉钉的计算能力太差。
解药: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,第一是改正计算过程中的陋习,比如草稿太乱、跳步骤、强行心算等等。第二是刷题,题海战术也许不能很好的搞定具体知识点的掌握,但是一定可以帮助你拿下只和“加减乘除”有关的所有分数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如果笑了请重看!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有心的同学看完上面列举的三种场景不难发现,所谓的“计算问题”很多时候根源并不在“计算”本身上(毕竟计算的根本就是加减乘除,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小学就已经掌握的技能),更多的时候其实是由于我们审题不仔细、解题思路不正确、做题的陋习太多造成的,这也是作为一个过来人最想分享给大家的一个心得——千万不要轻易地将一道题目的错因归结在“计算问题”上,否则我们很容易被它蒙蔽,导致忽略掉很多真正使我们出现问题的原因。只有当你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、走出了“计算问题”的恶性循环,才有能力透过“计算问题”的表面去针对自己学习中真正薄弱的环节进行训练。
关于“计算问题”就说到这里,以上所有,细读三遍,其义自见。